作者:Ellie
数据:乐乐
设计:敏穗、杨波浪
来源:网易数读(ID:datablog)
“金三银四”的求职季来了。和秋招比,春招的企业少、岗位少,求职难度更大。但因为毕业的时间差,这也是众多留学生第一次参与校招找工作。只是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学历,好像贬值得厉害。名校光环、海外经历,让海归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企业争抢的对象。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出现求职碰壁的情况,长时间待业的人也不少。是什么,让曾经人人争抢海归变成了如今的“海待”?掏空家底选择去留学,如今还值得吗?
海归身份,真的不稀奇了
“海归求职回复率不及国内大学生”“近3成海归年薪不足10万”……没人能想到,曾被视为最好就业的一群人,如今却常因求职不顺登上热搜。而这一变化的背后,和近些年来出国留学人数迅猛增加有很大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每年出国的留学生只有几千人,大多数是公派留学。随着中国在年放开自费出国渠道,以及年加入世贸,中国逐步迎来了留学热潮[1]。在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愿意回来的比例也在不断升高。据教育部的统计,从改革开放至年,中国累计留学出国的万人中,回国的人数是32万人,回流率仅26.4%[2];但在年这一年,该比例已达到了82.5%[3]。从出国皆精英,到遍地是海归,让留学生在就业市场的光环逐渐黯淡。早在年的时候,上海一家金融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就和媒体提到海归太多了,这位人力资源经理说:“三四年前,收份简历只有五六个海归,现在大约20份是海归投送的[2]。”这个比例如今恐怕要更高。受新冠的影响,出于就业和健康等方面的考虑,归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根据智联招聘的统计,从年开始,回国求职的留学应届生规模,连续两年都是年的两倍左右。更残酷的是,由于疫情的影响,诸如语言培训、留学辅导这些对海归需求较多的岗位出现了大量缩减。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和年相比,年开始的海归优先岗位数量减少了四成多。这种“僧多粥少”的情况使海归的就业处境雪上加霜。豆瓣上,几万名留学生聚集在一个名为「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的小组里(以下简称「海废」小组),吐槽着自己遇到的求职问题,其中不乏美国常春藤、英国G5这样的世界排名前百的名校毕业生。而这个年5月才成立的小组,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成员数量就涨到了两万。那时正是留学生扎堆回国、海归整体求职倍增的时候。如今已是年,新冠依旧在,海归年年愁,只是问题更加多了。
海归回国找工作,难在哪
除了工作难找,在「海废」小组里,被吐槽最多的问题就是薪资太少。对曾在工资整体相对较高的国家工作或实习过的海归来说,回国后找到的一些工作,薪酬落差实在太大。同样令很多人感到烦恼的,还有国内的工作节奏太快以及职场环境与期待不符这样的问题。相比国内不少公司盛行加班文化,在工作节奏相对偏慢的国外有过体会的人,真的不太习惯这么卷[4]。同样令很多留学生自愧弗如的,还有国内很多学生卷实习的劲头。为了能在求职时更有底气,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采取了打卡式实习的方式,有的人甚至只会在一家公司待上个把月,就迅速换下一家实习。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两次及以上实习经历的比例为33.7%[5]。而在国内硕士生中,这个数字要更高。在「海废」小组里,不止一位海归惊叹国内同学简历上的丰富实习经历。而自己实践经历太少,也成了不少留学生最担心的事。这一点在选择那些一年制硕士的留学生中,感受尤其强烈。不少人觉得海外的一年制硕士时间这么短,肯定学不到什么。但要好好读完,并不比国内2年制的专硕简单。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曾指出:“‘一年制硕士’在国内遭遇尴尬的处境,首先是国内外对硕士教育的认知有所区别[6]。”国外一年制教育虽学制短,但课程密度紧。不仅有读不完的文献,小组项目、课堂展示、论文报告更是无缝衔接。有留学生吐槽:“就算每天48小时,也不一定肝完所有任务。宝贵的头发算什么,都献给高贵的GPA。”而能好好实习的时间,并没有多少。《中国留学白皮书》的调查也显示,同样是海归,企业更喜欢有过相关工作经历或实习经历丰富的[7]。法国企业阿尔斯通的H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之所以更青睐有工作过的海归,是觉得他们“拥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而没有工作过的海归,就需要花更多时间来考察,甄别的成本也随之升高[8]。如今,留学生也越来越意识到,所谓的海归光环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并不奏效。除了自嘲:“海归是贬值了,但相亲市场还是奏效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主动卷起实习。因为疫情,不少留学生被迫在国内上网课。除了解锁“函授海归”“夜猫学生”这样的标签外,很多人还开启了“白天实习、晚上上课”这样的狠人生活。当然也有人走起了歪门邪道,花钱购买代课、代考、代写作业这样的灰色服务,就为了腾出时间去实习。
因学致贫,是我没错了
不过,就算留学生再怎么不吃香,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应届留学生的整体求职情况,相比国内应届生还是略好一点的。根据BOSS直聘的统计,在年的春招中,海归应届生的平均招聘薪资达到了元/月,而国内应届生仅为元/月[9][10]。但多数海归都不太满意这个薪水。根据智联招聘的统计,觉得自己回国后的工资未达预期的人,比例达到了69.6%。在「海废」小组里,大家最常问的就是“研究生回国,工资千元起步,正常吗?”为什么这么多海归回国找工作时会对薪资感到失望呢?算一下留学的投入,你就能明白。根据益普索在年做的调查,在热门的留学国家中,英美的学费、生活费都相对较高,基本1年打底就要15万起步,花四五十万的留学生也不是没有。其他国家的留学成本相对低一些,但一年下来的学费加生活费,大多也要六位数起步。怪不得海归们吐槽,如果算经济账,留学真的好难回本。有同学就这么类比道:“你点了一份10元的*焖鸡,觉得味道还不错,可如果你是花了元买的,同样的味道,你绝对要给差评了嘛。”况且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留学,回国工作却拿几千元月薪的人,真不少。有网友就在微博上吐槽过:“一项海外推广工作希望外籍人士或者海归加入,可好家伙,给出的薪资却在1k-2k之间。”学费和生活费是最基本的留学开销,留学之所以被称为无底洞,是因为它还有很多隐性支出。比如很多人申学校要花的中介费,就是几万元。还有雅思、托福等语言考试的辅导。市面上,一对一的雅思辅导价格已经飙升到六七百一小时。而疫情影响下,回国机票更是一票难求,三四万都不一定抢到一张单程票。如果父母不差钱,这只是牛身上拔根毛,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都是来自普通家庭。《中国留学白皮书》数据显示,从年到年,留学生中父母是普通员工的比例,已经从29%上升到了42%[7]。有些家庭,甚至还得卖房留学。只是高昂的投入,回报未必会丰厚。年,《都市快报》就报道了一个杭州家庭,为了让孩子在澳洲读完本硕,家里卖掉了唯一的房子。但孩子回国后找到的工作月薪,却只有两千块[11]。但不只是海归,在这个学历普遍贬值的年代,即使是国内读书的名校生,也给自己打上了“废物”“小镇做题家”这样的标签,二本生更是吐槽自己连简历关都难过。毕竟,一个人努力,提高的是分数,一群人努力,提高的只有分数线。
[1]韩亚菲.().留学*策变迁40年.新华社.Retrieved1March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