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按语:
从今年开始,大湾区文学栏目将开始聚焦于本区域内部的重要作家,采取众论与专论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充分呈现出作家在精神空间上的已有形态以及多种可能性。
本期我们推出的是作家邓一光。他于年8月生于重庆市,蒙古族,祖籍湖北麻城。他当过知青,工人,新闻记者,自由写作者,文学刊物编辑,武汉文联专业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学院院长。年从武汉迁居深圳至今。他著有长篇小说《我是太阳》《我是我的神》等10部,小说集20余部,出版有《邓一光文集》。作品先后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冯牧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散文奖、首届柔石文学奖、首届林斤澜短篇小说杰出作家奖、第3届国家图书奖、第3届郁达夫小说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在一次采访中,他说:“深圳空气清新,气候适宜,为我和家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相对活力的生存空间。写作会持续,不同的是,有时候,生存的理由大过意志力决定下的那些内容,而我恰好对现在的生活感兴趣,我的生活构成了我目前写作实践的重要理由。”我们认为,邓一光来到深圳之后的创作迎来了他创作历程中又一次高潮,并且是与以往创作风格迥然不同的另一座高峰。对他的创作历程以及作品进行聚焦和阐述,定会给我们今天的写作带来极大的启发性。(陈培浩王威廉)
小珂:*旅作家邓一光近些年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前,他的创作主要围绕*人、战争、革命等,从《父亲是个兵》到《我是我的神》,他的作品中有很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书写了那一辈人的热血与骄傲。然而,在写完《我是我的神》五年后,他再拿笔,转而写城市,写细腻的小人物生活,写巨大的时代洪流与渺小的个体之间的冲突,这是脱离作家个人经验的书写,很难做到的。然而邓一光的这种转变意味着一种积极的精神,这在某个角度与他书写的战争精神相吻合,所以,我们在邓一光的城市文学书写中依然能看到邓一光作为蒙古族作家、作为*人作家的影子。邓一光转型后的作品,在《你可以让百合生长》中,他描写了一位热爱音乐的叛逆少女,尽管少女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悲惨家境,但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灰暗的色调,有的只是青春明媚的阳光;在《宝贝,我们去北大》中,城市的河流更加凸显,邓一光精准把握了城市移民人群的心理定位以及行动轨迹,他用细腻的观察力与笔触,让人存在于时代中,让人性沉浮于城市的钢筋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篇作品中,有一种与现代城市生活相悖的、非常突出的“生命力”:叛逆少女的破碎青春就像一朵百合,而她热爱音乐的心灵则是花儿盛放;在城市漂泊的人们有着“汽车驱动力”一般的内核,然而无论是所谓命运,还是汽车的机械化动能,都是对自然生命的一种效仿和致敬。由此可见,邓一光即便书写城市,也是在他自由的、热爱自然的灵*基底上进行创作的,这是他与传统的城市文学作家最大的不同。
阮雪芳:《人,或所有的士兵》像一座高山,成为邓一光文学作品的标志。这部小说以多元视角,呈现个人命运在浩荡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失衡和被一点点消弥的双重境遇,时空交叠,逐层推进,笔意细腻,张驰有道,在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致时,也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心灵省思。整部作品以独特的笔触,从历史岩层中,探测人性的深渊和花朵,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对历史进行经验性的重构,在对人性剖析和扣问的同时,融进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在这部作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使命意识,他始终以温厚之心、悲悯之情,在对历史、时代、命运的持续思考中,实现对人类自身的关怀。这部经典化的巨篇,无疑是邓一光的扛鼎力作,而在作者的其它作品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邓一光以个体命运为坐标,在时代生活中铺开纵深的历史感和人文观照,从而追问人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对人类未来处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