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李志林荆紫关草鞋
TUhjnbcbe - 2023/9/10 20:02:00
北京皮肤科医院医师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荆紫关草鞋

●李志林

作者简介:原名李治功,荆紫关人,今年80岁,省作协会员。初中毕业,当过矿工,当过技校实践老师;他的小说《考验》入选《河南省新文学史》,根据他的剧本拍摄的电视剧《阴阳宅》曾在央视和10多个省电视台播出,先后获得河南省首届电视剧“大河奖”、中南六省(区)电视剧一等奖。

(有李志林老师联系方式的,可告知。)

周末,一家人围坐看一部红*片,小儿子突然发问:“老爸,你知道草鞋吗?”“什么草鞋,哦,岂止见过,穿得多啦。”

我哈哈大笑。小儿不知,老家淅川盛产龙须草,它的叶片像姑娘们一米来长的秀发,柔软纤细,最适宜编织草鞋。故乡人人都穿草鞋,我小时候也不例外,穿着它下田放牧,穿着它上山割柴,穿着它涉水过滩,沿丹江边顺流而下走一百二十里到县城上中学(全县一所)。母亲怕草鞋磨破我的脚,总要在草鞋的后跟、前鼻、耳朵缠些破布条儿。穿草鞋是很舒服、很惬意的,轻爽、透气,不生脚气,可以随意涉河爬坡。它不怕泥淖,不怕沙滩,不怕山陡石尖,不怕荆棘蒺藜,什么路都能对付,我很喜欢它。长大了,我一生道路曲折坎坷,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有时候简直就是走进了荒漠和绝谷,是故乡的草鞋给了我启迪。穿过草鞋的人有什么路不能走呢?勇敢地越过去就是。如同从老家荆紫关下淅川县城要越过九道梁、淇水滩、阎王碥、清风岭一样。越过去就会柳暗花明,越过去就成了坦途,可直达县城。

我喜爱草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上初三学现代史时表叔给我讲过一个红*故事。表叔说民国23年(年)冬,红25*由大别山转移(长征)到陕南商洛地区创建根据地,曾从淅川荆紫关山区穿越过。第二年六月,红25*奇袭荆紫关,夺得富甲一方的三省交界重镇后,当场处决一批土豪劣绅死顽分子,贴布告开仓粮,征集大批*用物资。红*速战速退,傍晚即撤走,这一饮道风图打出了红*声威,又充实了红*力量,把革命种子洒在丹江沿红*战士们长征、打仗、奇袭,穿的就是龙须草草鞋。表叔岸的土坡中。那时15岁了,他还给红*送过草鞋哩!

过去,老家草鞋极普遍,差不多家家会织,人人会编。街店、集市小摊也到处挂着一挂一挂的草鞋,供人选购。价格很便宣,2分钱一双,挺适合百姓穿。今春四月,回阔别30年的淅川荆紫关老家,在堂兄六哥家住了四五天,临行,六哥问我带什么土特产,我脱口而出:“草鞋。”“什么?”六哥以为听错。我重复:“带老家草鞋。”六哥这回听清了,但也笑了,不以为然地说:“怎能带草鞋。咱荆紫关有上好的黑木耳、猴头、香菇,回城也好做个菜我说:“你讲的这些城市也有,花钱即可买到,城里惟独没草鞋,孩子长恁大也没见过。再说,草鞋很美,是工艺品,挂客厅墙上很雅致,会成为一道奇特风景线。”

“啊,还有这多名堂。”六哥有些懵懂,但也看出了我的认真。他搔着头,为难起来。我不解,问:“怎么了?”六哥说:“黑木耳、香菇好办,现成,独独草鞋不好弄早没了,没人织,没人穿,没有卖。”

这下轮到我惊奇,就像不信城市里没了公交车:“这,这问问找找,街店转转?”六哥摇头:“白搭,都啥年代了啊!没咋注意。我这才发现六哥和亲朋大人小孩穿戴已颇城市化,我不顾六哥为难,执意地要叫六哥生办法,六哥点头。故乡变了,富了。只有现打一双了,年轻人都不会,手艺早失传了。我去绳厂弄点草,叫你六嫂编吧。”为得到草鞋,我多延搁了一天。

编草鞋是细致活儿。六嫂先把龙须草放清水盆里浸泡,轻轻捶捶,再搓好细细的纲绳。准备就绪,六嫂在院里支了块大木板,把闲置多年的草鞋耙子勾在木板端头,就势坐在板子上,开始编起来。六嫂是老山里人,六十多岁了,大手大脚,利利索索,人没发福,头发也没白。她把钢绳攀在耙指上,一头束到一块,系在腰间,挺胸抻紧纲绳,然后抓一细批儿龙须草噙在嘴边,双手捋些草,边搓边织边续。六嫂编草鞋的样子像民间舞蹈,手势身段依稀透出当年俊俏的美人坯儿。我正痴痴地瞧着,不想六嫂边织边哼出了曲子,是正月十五灯会的花船调。正月里来正月正,红*哥哥要出征,打双草鞋送红*呀——(依得喂),哥哥旗开就得胜。荆紫关沿丹江上溯十五里。即进商洛老山。红*在那边闹腾得很红火。这花船调,兴许就是六嫂的母亲教唱的吧?

鞋打好了,很瓷用红布条细心地在鼻梁上结了朵小绒花。

啊,草鞋,我久久,久久地贴在脸上。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志林荆紫关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