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贺洁靓宋予佳姚月红沈名扬沈虹王洁陈卫国卢源钱晨辉高沂顾礼宁严萍应妮杰陈伟娟蒋怡张蕴月通讯员陈佳怡
凌晨1-2点的海宁,或许你早已进入甜甜的梦乡,但有这么一群人却仍旧坚守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
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是黑夜中最闪亮的星,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志愿者。
半个多月了,你知道他们是如何捱过漫漫寒夜?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每天都在来回奔波
他叫徐建升,55岁,是一名海宁义工,也是百合社区志愿者协调人之一。近日0点,报姐跟随徐建升探访了百合社区几个居家医学观察点。
徐建升
据了解,百合社区现在有志愿者多人,基本上都是百合业主,“除了海宁义工,还有普通居民在内,就这样把志愿服务框架搭起来了。”徐建升告诉报姐。
这几天,徐建升都在社区各个点位上奔波,调配人手,分发物资,“哪个点缺少物资,就及时补上去,再送一些暖宝宝什么的。”
冷了就跑楼梯
在百合社区的居家医学观察点,报姐见到了马斌,今年38岁,当晚他的值守时间是从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2点,5个小时。
△马斌
楼道里,只有一条红色的塑料板凳,墙边袋子里放着些许口罩、一次性手套、暖宝宝等物资。
大晚上怎么让自己暖和?报姐问。“身子动一动呀!楼梯上跑跑。”马斌说完,原地做了十多个深蹲。“主要是脚冷。”他低着头看了看脚上的运动鞋。
不能离岗,不敢喝水
在百合社区的另一个医学观察点,报姐见到了志愿者孙李贤,他从家里带了几样东西过来:书、保温壶。
孙李贤
报姐好奇地拿起书一看,这是一本《大成拳站桩与道德经》,“我喜欢武术,拿来看看打发时间。”冷的时候,孙李贤就学着书上介绍的那样,原地站桩。
但是他不敢喝水。“一方面不能离岗,另一方面上厕所很麻烦。”孙李贤说,第一次来值守时,他没“经验”,喝了很多开水暖身,结果找公厕找了半天,“今晚再也不敢喝了。”
结束医学观察后成为志愿者
百合别墅区的志愿者跟高层不同,没有楼梯可以避雨,汽车成了他们的“站岗点”。
在这里,报姐见到了林志刚。就在几天前,他还是一位近期去过疫区的被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解除居家隔离后,他主动成了一名志愿者。
林志刚
在家也睡得晚不如来出力
在百合社区另一幢居家医学观察点前,从一辆黑色轿车里“嗖”地钻出三个年轻小伙,朱泽宁是其中之一,今年19岁,这次学校延期开学,他主动报名当志愿者。
朱泽宁和他的小伙伴
朱泽宁说话很坦率:“在家也睡得晚,还不如来贡献一份力量,我把两个好友喊来一起,有个伴。”
母亲瞒着女儿深夜执勤
“妈,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长安镇(高新区)修川社区党委书记朱玲利在社区的一户医学观察点上发现了母亲。
原来,朱玲利的母亲偷偷瞒着女儿跑来当志愿者,参与深夜执勤。
朱玲利的母亲
朱玲利的母亲告诉报姐,看到女儿每天忙碌着,就想着能不能做些什么,帮女儿分担一些。“想着能帮上忙,也没觉得夜晚有什么难熬的。”
疫情发生以来几乎天天通宵!
疫情发生后,硖石街道的徐利锋便第一时间主动来社区请缨参与防控。这段时间以来,除了吃饭、睡觉,徐利锋基本上一天都在支援社区防疫工作。
徐利锋(左)
徐利锋是退伍军人,有夜晚执勤的经验,他主动要求参与社区夜晚的执勤工作。
1月27日到2月6日的每个夜晚他都全夜坚守在南苑社区的进出口医学观察点。之后他又被安排去支援新苑社区观察点。
前两天,徐利锋在深夜值勤的时候,还发了一条朋友圈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虽然累,但很有意义!”
疫情发生后,尖山新区(黄湾镇)的张月林也一直在自家小区门卫值守。每天晚上到凌晨,他已经连续值守了十几个夜晚。
这两天,天气挺冷的,有时还下着雨,张月林的手经常冻得通红,但他还是认真为每一位经过卡点的居民测量体温,查看并登记相关信息。
张月林坦言:“虽然累,但是很有意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就是守住家园。”
张月林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爸,你要是累了就去旁边休息一下吧,这里有我看着呢!”深夜,在马桥街道一处居家观察户前,总能看见马玉良和他的儿子马奇伟穿着红马甲值守的身影。
马玉良(左一)、马奇伟(左二)
为了防控疫情,马玉良带领儿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加入24小时执勤队伍,值守晚上8点到半夜2点的班次。深夜户外气温很低,可以看见嘴里呼出的“白气”。家家户户的灯光熄灭了,只有父子俩所在的临时搭建棚里,灯泡还发出微弱的光。
马玉良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爷俩是党员,也是退伍军人,在这种危难时刻,一定要站出来,担起我们的责任。”
专门要求值凌晨的班!
赵益良是丁桥镇丁桥村里的党员,自从丁桥村开展防控防疫志愿服务以来,他成了焦点人物,人称半个司令一个调度。
赵益良负责整个群力片区志愿人员的安排与调度,除此之外他还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丁桥路卡点值夜班,白天也时不时到卡点转悠,生怕有啥漏洞。
从1月26日到今天,赵益良几乎每次都值凌晨的班,但是他却乐此不疲。“只要每天早上看到海宁没有新增病例的新闻,再辛苦也值了”。
因为赵益良专门申请值凌晨的班,没人给他拍照,所以只有一张自拍照
父子、母女齐上阵!
志愿者褚建国父子和吴民华母女驻守在盐官镇联农村村道边。他们要拦住每辆过路的车子,问去向,检查证件、测体温、还要检查后备厢……
夜里经过的车辆很少,但是四人不敢有丝毫放松。
卡点志愿者的值班表是村里统一排的,当天正好把这两对亲子安排到了一起。女儿年轻眼睛好,负责过往车辆里人员信息的记录,妈妈负责量体温;褚家父子负责拦车和检查后备箱,卡点上的微弱灯光,让人特别暖心和安心。
医院晚上执勤
2月12日晚上,志愿者吴志华出现在了袁花镇红新村联红路卡点上。这两天企业陆续复工后,作为袁花工业园区的主干道——联红路上的车辆日益多了起来。
测量来往人员体温,登记人员出入,盘查流动人员去向,吴志华从接班以来一直到晚上9点就没有停过。好不容易得了一些空,吴医院照顾父亲的妹妹打了个电话。“爸睡着了吗?你记得半夜看着点……”
原来前段时间,吴志华的父亲因为术后并发症入院治疗了。父亲情况好转后,吴志华顾不上休息,主动请缨参与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早上6点,执勤结束,吴志华医院接替照顾父亲。
吴志华说:“看到父亲一日日变好,海宁的疫情也一步步得到控制,我就觉得哪怕是挤出时间来参与志愿服务,哪怕是没有时间回家,为了坚守大家的家园,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家人都来执勤
在斜桥镇庆云村云桥景苑三期的小区出入口卡点,党员朱云芬和老公浦水松一起做志愿者。
朱云芬是党员,老公浦水松是组长,女儿浦杨莺也是党员。战“疫”号角吹响以来,朱云芬一家“承包”了云桥景苑三期的小区出入口三分之一的执勤任务。母女两人错时轮岗照顾家中两个孩子。朱云芬和老公浦水松虽然在同一个卡点,但很难说上几句话。但是坚守在一起不就是最浪漫的事吗?
冷了原地小跑饿了吃泡面
防疫工作已经持续了快一个月,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利民村的卡点上一直伫立着几个坚毅的身影,他们就是疫情防控志愿者。
卡点值勤需要二十四小时三班制,冬日的夜里寒风侵袭,近日来又连续下雨,值班的天气条件并不好。但大家依然坚守在卡点上,冷了只能原地小跑,饿了就吃泡面。
其中一位在卡点执勤的志愿者告诉报姐,他住在利民,是利民的一份子,就想着为村里出些力,而且和大家一起参加防疫工作非常有意义!
年纪轻的总是劝年长的…
许村镇联盟村姚家桥卡点,民兵连长杨康佳、村民组长志愿者方伟明等5名志愿者正好轮值0-8点深夜班,杨康佳、方伟明负责车辆放行,其他三名志愿负责检查。
深夜班来往车辆相对少一点,但最容易犯困,他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闲时,他们会聊聊天,说说家长里短,或者开个玩笑什么的。年纪轻的总是劝说年长一点的,犯困就去卡点里面靠一靠,外面有他们守着呢。
“给他排晚班”
这段时间,每当晚上,周王庙镇的陈建红总会准时出现在卡点轮值的岗位上。她认真地“卡”着每一辆车,细心地询问着。
报姐了解到,卡点的轮班很紧凑,几乎隔一天就要轮到7小时的值守。陈建红并没有退缩,一直坚持着,晚上冷,就给自己贴上暖宝宝。
这两天,陈建红还把丈夫推上了卡点,“他白天上班,晚上有时间,给他排晚班!”
这段时间以来
海宁有无数志愿者
奋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
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放弃在家与外界隔离的安全环境
不辞辛苦地默默付出着
关于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有人说
英雄不在高高的山上
他们就在人群之中
或者选择奔向人群
向所有坚守在一线的凡人英雄
致敬!
我们坚信
夜晚会过去的
天就快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