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科藨草属。别名扁秆藨草。
具匍匐根状茎和块茎。稈高60-厘米,一般较细,三稜形,平滑,靠近花序部分粗糙,基部膨大,具稈生叶。叶扁平,宽2-5毫米,向顶部渐狭,具长叶鞘。叶状苞片1-3枚,常长于花序,边缘粗糙;长侧枝聚繖花序短缩成头状,或有时具少数辐射枝,通常具1-6个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锈褐色,长10-16毫米,宽4-8毫米,具多数花;鳞片膜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8毫米,褐色或深褐色,外面被稀少的柔毛,背面具一条稍宽的中肋,顶端或多或少缺刻状撕裂,具芒;下位刚毛4-6条,上生倒刺,长为小坚果的1/2-2/3;雄蕊3,花药线形,长约3毫米,药隔稍突出于花药顶端;花柱长,柱头2。小坚果宽倒卵形,或倒卵形,扁,两面稍凹,或稍凸,长3-3.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长于湖、河、湾边近水处。
药用别名:水莎草、三棱草。药材基源为为莎草科植物扁秆藨草的块茎。
功能主治:祛瘀通经;行气消积。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积聚;胸腹胁痛;消化不良(《中华本草》)。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