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语言差异显著,导致许多中药名称在文字、发音和含义上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此外,过去的一些不良习惯和社会上滥用不规范字的现象,也使得中药处方中经常出现别名,这无疑增加了配错中药的风险。许多药店人员因对中药别名和正式名称的不熟悉,而给病人开错药,这不仅无法实现治病救人的初衷,还可能引发与病人的纠纷。因此,我们将《中国药典》中收录的部分中药别名进行整理,旨在为药店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
中药别名一览在浩如烟海的中草药世界中,许多中药材都有着独特的别名。这些别名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日常的药材交易和医疗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帮助药店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别名,我们特地整理了《中国药典》中收录的部分中药别名,以期为医药行业提供一份实用的参考。三别名:参三田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主治: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三棱别名:荆三棱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主治:癥畕积聚,经闭,心腹瘀痛。
土茯苓别名:仙遗粮、冷饭团功效: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
大黄别名:川军、川绵纹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山药别名:淮山药、薯蓣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山慈菇别名:毛慈菇、慈菇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千年健别名:千年见功效:祛风湿,壮筋骨。
天花粉别名:栝楼根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木香别名:广木香、云木香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太子参别名:孩儿参、童参功效:补气健脾,生津润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