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秋季常吃3种菜,清肠排瘀,还养脾胃
TUhjnbcbe - 2025/3/31 20:09:00
白癜风医院石家庄哪家好 http://www.xuexily.com/m/

秋季,草木孕育果子,是收获的季节,很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传统习俗,讲究要吃营养丰富的肉类食品,比如炖肉、炖鸭、烧鱼或是肉馅的饺子,而在北方还有吃烤肉的习惯。

汪曾祺在《贴秋膘》中写道:“北京人所谓‘贴秋膘’有特殊的含义,即吃烤肉……北京烤肉是在‘炙子’上烤的。‘炙子’是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大块的劈柴,松木或果木。羊肉切成薄片,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佐料——酱油、香油、料酒、大量的香菜,加一点水,交给顾客,由顾客用长筷子平摊在炙子上烤……”

这就是贴好秋膘好过冬,但现在不同于过去,更多的人开始着重健康,更喜五谷或蔬菜。有这么几种营养又美味的长寿菜,生活中很常见,却往往又被我们忽视了。

一.马齿苋

这种菜,我们都见过,小时候在树下,小路上经常见到,长得不高,三十公分左右,叶子小小的圆圆的,茎是透着红色的,小时候经常用它的根茎来编东西玩,但却不曾想,这种不起眼的小草,竟是我们餐桌的一道美味。

历代本草书中称马齿苋:“马齿苋,又名五行草,以其叶青、梗赤、黄花、根白、子黑也。”马齿苋能得造化之青眼,把五行都占全了,它的作用自然不可小看。

这种菜新鲜时,吃起来脆嫩,像苋菜一样滑滑的,略有些酸,马齿苋入心经,清心火;入肺经,散肺热。性寒凉,可清心、肺、肠胃之热,我们很多人熬夜之后容易眼睛发红,这是肝火旺,可适当吃些马齿苋。

吃法有很多可以凉拌、可以素炒也可以做汤做馅儿,分享3种马齿苋常吃的做法,喜欢的朋友们可以试试。注意:马齿苋是滑利的,故孕妇禁止食用。

凉拌马齿苋

将马齿苋掐掉根部,如果有比较硬的茎也去掉,尽量选择鲜嫩的部分来食用。放入清水中,加入食盐,浸泡8分钟,然后再次用清水反复洗净,锅中烧适量清水,加入少许盐和油,水开后马齿苋焯烫1分钟,颜色会变得更加翠绿,这时候捞出来过一遍凉水。

沥干水分切成小段,加入蒜泥、生抽、醋、香油、食盐和少许白糖,搅拌均匀即可,可以充分激发处马齿苋的香味。

马齿苋鸡蛋饼

马齿苋留新鲜的部分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加入一些香葱,盆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打入鸡蛋和面粉,搅拌均匀,之后将面糊舀在电饼铛内,摊成圆饼。

浓浓的蛋香和马齿苋特有的清香,非常营养开胃。

马齿苋疙瘩汤

马齿苋洗净切碎末,加入一些葱花;准备好适量的面粉,放在小碗中加入清水,水不要多,搅拌成比较干的糊糊。

锅中放油,加入葱花爆香,煸炒出香味,倒入马齿苋翻炒,再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准备的面糊调成小疙瘩状,下入锅中,用勺子搅拌避免粘锅。最后加入少许食盐和香油,又鲜又美味的疙瘩汤就做好了。

二.红薯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甘薯煎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种类不一,以皮赤、无筋、味纯甘者良。”

红薯是平时常见的美食,尤其到了秋冬,一块热腾腾的烤红薯,吃下之后全身暖和,胃里特舒服。红薯性平味甘,健脾胃,益气血,让我们身体有能量去抵御风寒。且红薯中含的纤维丰富,可以让我们的肠胃“动”起来。

红薯好吃但一定要熟透再吃,吃的时间最好在午餐的时间段,而且红薯最好带皮吃,很多人吃红薯不吃皮,植物的皮和肉其实是一对阴阳,红薯也如是。红薯肉是补的,皮是泄的,也就是排毒。

红薯肉健脾胃,补气,红薯皮通气,很多人吃红薯容易胀气,觉得烧心,倘若连带皮一起吃,就能很好缓解这些问题。

红薯分为白心和红心,白心白皮的红薯对于皮肤很好,皮肤粗糙的人可以经常吃。红皮红心的营养更高,能补养气血,可以和红枣相提并论,但却没有红枣容易生湿热,脸色苍白者,可以长期吃红薯。

相比于我们平时主食的米饭馒头,红薯的热量就较低了,而且有很强的饱腹感,吃较少的量就能满足肚子的需求,也可以当成主食来吃,软糯香甜。

这个黄金红薯球,酥脆香甜,小朋友非常喜欢,我们在做的时候可以用糯米粉代替面粉,糯米性温助阳,对脾胃更好。

红薯去皮后隔水蒸熟,搅成细腻的红薯泥,加入糯米粉搅拌均匀,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搓成一个个小圆球,表面沾上白芝麻,之后炸熟即可,也可以用烤箱烤熟,少油更健康。表皮香酥,内心甜糯。

三.山药

食物中的颜色我们身体的五脏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合理搭配是饮食养生的基础,白色入肺,秋季容易肺燥引起上火,在当下季节多吃点白色的食物养肺润燥。

山药平心、静气、滋阴、养肺,自古以来就被奉为保养圣品,且物美价廉,可做汤,可炒菜。

《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既能益气补虚,又能滋养身体,《神农本草经》称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南宋大诗人陆游,享年86岁,他的养生之道就得益于久服山药粥,李时珍也曾说过,用山药煮粥,固肾精,健脾胃,益身心。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吃完也不用担心会肚子胀。

山药营养又好吃,但处理的时候真的让人烦恼,尤其是外皮,一碰不仅滑还会手痒,碰哪哪痒。这都是山药黏液的锅,很多人在处理山药时,都喜欢把黏液洗干净,但其实洗掉了黏液,也洗掉了山药中的精华。

山药的品种很多,像脆山药、毛山药、铁棍山药,提起温补,大家首先都会想到铁棍山药,它从古至今都被誉为宝物,山药唯有怀山山药最佳,怀指的是河南焦作的温县地区。

正宗的铁棍山药有垆土和沙土地之分,垆土土质坚硬,山药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就大,所以一般长相弯曲、扁、短,外面不好看,但肉质非常紧密、细腻。沙土地比较松软,长出来的山药非常直,又长,但垆土地中的山药无论是品质、口感、营养,都远超其他山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在历朝历代都被列为贡品,当地很多老人,从小就吃,七八十岁照样下地干活,在《健康之路》的节目中,温县的铁棍山药还被称为“神仙之食”。

吃山药也讲究搭配,掌握山药这4种搭配,脾胃越来越好。

养心神,搭百合

秋天气候变化大,早秋湿热,中秋燥,晚秋凉寒,我们的身体随着气候变化而处于收的状态,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要调养心神,山药生津益肺,百合养心润肺,清热生津,搭配在一起吃,可以润肺养心。

养肌肤,搭白扁豆

秋季干燥,脾胃容易不适,脾胃有问题,气血不足,我们的皮肤也会暗黄干燥,没有光泽,山药性平,健脾益气,是滋阴润肺的上品,很适合虚弱的女性吃,而白扁豆气味清香,温和,有健脾和胃之用,这两者搭配,气血充足,运行顺畅,皮肤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自然就不干不燥。

缓秋乏,搭薏苡仁

秋季人容易感到累,俗话说,春困秋乏,很多人到了秋季就会无精打采,心烦气躁,身心俱疲。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这三个无论哪个出问题,都会让我们倍感疲惫。而健脾胃,理肝气,养肾阴,山药和薏苡仁搭配,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道食膳。

山药和薏苡仁各一小把,再加上几颗莲子和红枣,与小米放在一起煮粥,润燥补气,健脾养元气。

湿重起夜,搭茯苓

人到了中老年,起夜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多,小便清长,肾阳不足。很多人还会有气虚的情况,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旦弱了,就会气短懒言,湿气重,山药健脾益气,茯苓又健脾安神,利水,山药为主,茯苓为辅,滋养我们的脾胃和肾气。

平常可以将这两物煮成粥,不喜欢喝粥者,也可以把这两种打成细分,山药30克、茯苓15克,混在一起,用水调成糊糊,一天一次,饭后吃。

如果跟我一样,天天忙脚不沾地,根本没时间自己做,那跟大家分享一款即食糕点茯渭糕,拆开包装就能吃,更适合现代人的体质。

我们将山药、茯苓、苡仁、莲子、白扁豆、芡实等健康食材浓缩在小小一块糕点里。

芡实:健脾祛湿,能把体内的水湿排出去,帮助脾胃运化。

莲子:补益脾胃,祛湿的同时能养心安神。

白扁豆:被称为脾之谷,不仅能祛湿,还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山药:健脾补气,对肺也不错。

茯苓和薏米一定要有,它们一升一降,会让体内的气运作起来

山楂:健胃消食,有了它,哪怕有积食也不怕,还能行气化瘀。

每天吃点,香甜软糯很方便!选用8种食材,再配以山楂、糯米,用麦芽糖、亚麻籽油进行口感调和而成,口感加分!

软软糯糯的口感,咬上一口清甜不腻人,细细咀嚼能吃到食材颗粒。还有一点点淡淡的人参味,十多种食材营养都被慢慢消化,吃着很安心。

除了天然原料,不额外添加化学剂、增味剂,为了让食材更好的口感,也是采用了健康有益的麦芽糖,身体无负担。

这款糕,集白扁豆、芡实等天然食材于一身,相辅相成、四季皆宜,一身轻松。

早上比较匆忙,来一颗,方便美味;下午饿了来一颗,健康饱腹,祛湿健脾,状态满满!柔软香甜,富有营养,让你整个秋季脾胃舒服。

这三道长寿美食,既平价又营养,秋季别错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季常吃3种菜,清肠排瘀,还养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