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先锋
TUhjnbcbe - 2020/11/14 4:43:00

进入7月,云南省祥云县东山乡干海村的近千亩百合迎来采收季,但村*总支书记*却制止了村民们立刻采收的冲动,他说,要想挖出高质量的百合,还得让其在土里再呆几天。

*的话,村民们都听得进去。在他们眼里,*是“不折不扣的土专家,听他的准没错”。

近年来,随着百合种植在干海村推广,当地群众的收入大幅提高。他们知道,贫穷的干海村能摸索出一条致富路,除了村民自身努力外,*和他所带领的村*总支功不可没。

每亩百合产值5万元

干海村地松坪村民小组村民李祥茂最近正忙着采收烤烟。因为缺水,烤烟一直是干海主要的经济作物,李祥茂家种植的烤烟数量也一直维持在5亩左右。他算了一笔账,按每亩烤烟收入元来算,一整年收入也才三万不到,刨去成本后已所剩不多,这让他有些灰心。因为已经找到了更好的致富路,李祥茂萌生了第二年不再种烤烟的想法。

采收百合

前几年,村*总支书记*在全村推广百合种植。这种百合属当地老品种,当时只是零星种植,真正的市场价值并没有体现出来。

*一遍遍给村民做工作,李祥茂和部分村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了一亩。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品种优良,市场行情好,种植面积还不到烤烟五分之一的百合,最终收益竟超过了烤烟。最重要的是,“百合的生产种植没有烤烟繁琐,只要种下去,等着收成就可以了。”

如今,整个干海的百合种植面积已近千亩,成了当地增收的主要渠道。统计数据显示,到年,干海村的百合种植户已达户,产值超过万元。

“以今年为例,市场上的百合价格是每斤23元,且较为稳定。”*算了笔账,“每亩百合可收成5万元左右,5亩烤烟还顶不了一亩百合。”

见到收益后,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也大为提高,李祥茂家目前种植了3亩,资金宽裕后他还准备扩大规模。

20多年摸索出适合的百合品种

在如今的干海村,*已经不用带着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去推广百合种植了。这让他心里十分感慨,前些年为找到适合这里种植的优良品种,他可下足了功夫。

年,*已是村*总支书记,当时村内不通道路、水利设施严重滞后,他回忆,“当时整个干海只有4所砖瓦结构房屋,其余全是木质结构,破败不堪。”

村民们习惯了看天吃饭,但年轻的*不想继续这样下去,便开始寻找新出路。

到了年,他已经相继试种了白瓜子、白魔芋甚至是中药材,但试种并不成功,直到他试种百合。

这是当地的老品种,个头大,品质不错,但从来没有规模种植过。为研究出更规范的种植方式,*在自家的地里试种了好几亩,一心扑在了上面。“因为品种好,试种一次性成功,而且还卖了好价钱。”*很是兴奋,在随后两年里,看到百合的市场价格十分稳定,他便开始在全村推广种植。

不过由于是本地品种,种子不多,整个产业的发展相对较慢。见到效益的村民们此时已经对这个产业的未来信心满满,为了扩大种植规模,*运来了十吨外地种子发给村民。但他的这一举动,让本来发展较好的本地百合遭受毁灭性打击。

“其他品种不适应我们这边的土壤、气候,质量保证不了,那批百合直接被拿来喂猪。”为了重新把产业拉回正轨,*带着村委会成员,一个一个挑选种子后再发给村民们种下。直到4年后,这批外来品种才被彻底清除出了干海村。

14名*员挂钩58户贫困户

干海百合产业慢慢走上了正轨,年,已经在村*总支干了近20年的*辞去工作。但后来因为放不下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百合产业,在群众的支持下,*又再次回到村里担任*总支书记。“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拾产业,引导种植。”*说,自己离开后,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百合产业不受重视,发展速度也变缓下来,市场逐渐萎缩。“村民们都很着急,可是没有了领头人,大家也没有办法。”李祥茂回忆说。

为了寻找市场,*带着合作社人员多次带着百合到昆明各大农贸市场推销。因为百合质量好,昆明、德宏甚至更远地方的客商相继发来订单,干海村百合一时供不应求。

如今,依托百合这个致富产业,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为改善,但村里依然有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让这些贫困户早日脱贫,村*总支提出了“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介绍,58户贫困户直接由村里的14名*员挂钩教授种植技术,带领他们一起种百合。

“直接发给他们种子,等到采收后,收入便可达到上万元,也就有了规模种植的启动资金。”*说,致富得靠勤劳的村民,过程虽不易,但他对未来充满期待。(记者保磊)

来源:《致富天地》杂志年第9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