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州晨报、大陇网记者范海瑞
整合编辑:小索
转载请注明来源
又至年末,时下,各路商家花样百出的积分消费让人眼花缭乱,对于积分消费,好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积分兑换礼品,在兰州,参与过这一活动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其次,网络上各大购物网站的积分规则,网购一族对此也是了然于胸,还有就是一些商业机构推出的会员卡积分制。另外,现在又出现一些专业积分商城,专门在积分上做文章,积分不再仅是商家回馈老顾客的专利,积分如今也可以当钱花,就连网络诈骗也盯上了积分消费,借积分兑换布置骗局,这让众多消费者一头雾水,真假难辨。
会员卡积分,有人当宝有人当“鸡肋”
“有会员卡吗?”这是不少商场、超市购物付款时都会被问到的一句话。许多商场、超市或者品牌商品柜台等几乎都有着自己的会员卡,会员卡的功能可以商品打折或者是积分兑换礼品。好多细心的消费者,一年下来便收集了好多会员卡,钱包当中被塞得满满的,好多商家为了方便消费者,干脆就仅仅以电话号码为依据,登记过会员的顾客报电话号码就可以享受会员服务,这种现象很是普遍。
对于商家的这种积分兑换礼品的做法,好多人并不陌生,这已经流行了好多年了,有些市民,比较热衷于商家推出的各种积分打折活动,但也有市民对此不以为然,不少市民也反映积分积累本就不容易,加上一些积分兑换的流程繁琐,使得积分变成消费者眼中的“鸡肋”。市民崔女士去年办了一张信用额度为元的银行信用卡,前几天,崔女士感觉自己卡里的积分应该不少了,就登陆相关网站看看自己的积分能换什么。没想到一看让崔女士很是郁闷,自己卡里的个积分也就只能兑换一袋洗衣液。“积分就是浮云,一年下来也换不了什么!”崔女士抱怨说。
市民张女士也很郁闷,张女士去年结婚时,买首饰、买衣服等,在一商场共计消费了2万多元,然而今年8月份她想积分兑换礼品时,却被告知她的积分已经在3月底被清零,无法享受积分换购的活动。“当时你们让我填表格办理会员卡的时候写了联系方式,清零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给提醒?”张女士问道,然而商场给的答复却是张女士在去年办卡时,会员卡的背面就明确写着“本卡号有效期截止年3月31日,积分逾期清零”。张女士回家找到了那张会员卡,上面确实有上述的提示说明,张女士也就只好作罢。“我以前逛超市,每次都带卡,买多少东西都积分,现在没那么积极了。”张女士说道。
新的积分平台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一些细心的消费者而言,从商家各色的积分兑换活动当中或多或少感受到了实惠,同时,也有很多消费者,在各类场所的消费积分却都在自己名下沉睡,不曾被使用。
也正是
细心的市民或许发现,近来,在位于西关十字的西单商场外墙上新挂了几个巨幅的户外广告牌,宣传的是一个叫“萌赚”的平台,这一平台主要依托一款手机APP,主打“看广告,捡萌钻,买东西,不花钱”,记者了解到,这款APP是说白了,平台当中的硬通货“萌钻”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类似积分的东西,你在上面看广告、买东西就可以赚“萌钻”,然后在利用这种“萌钻”来购买商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完全是一种“赚积分、花积分”的商业模式。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好多尝试过这款APP的人又抱怨“萌钻”捡的太辛苦,但却价值不高,买不了几件东西。
记者还注意到,此外,网络上还有一些专业积分商城,打着诸如“全球首创消费增值服务平台”之类的旗号,把自己的盈利模式说的神乎其神,让人感觉高深莫测,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都是积分消费的新玩法,虽然不宜一概否定,但这种新模式究竟能够走多远,目前并不好说。
积分变忽悠,骗子也拿积分玩花样
或许也正是因为时下积分消费花样百出,又在一定程度上暗合了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使得一些骗子也盯上了积分消费,开始假借积分兑换布下骗局,借此为由的网络诈骗案件频发。
年8月14日,天水市民刘女士在家接到自称是天水市某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说刘女士是银行的忠实储户,现在银行举办“积分兑换现金”的活动,因刘女士的积分已达分,可以按比例兑换现金,故来询问刘女士是否参加本次活动。
刘女士一想,积分可以兑换元,有钱可赚,当时就答应兑换。不一会儿,刘女士手机就收到了一条兑换积分网站的链接信息,刘女士点开链接,按步骤将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填写到网页上,等待对方回复。很快,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提示刘女士银行卡消费元,目前卡内余额1.60元。刘女士意识到不对劲,连忙与该银行客服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后,银行客服明确告知,银行从没有举办过积分兑换现金的业务。刘女士感觉自己被骗,连忙到派出所报警。
今年1月22日,兰州市民陈先生收到一个短信提醒:您在我行账户积分已满一万,可兑换现金礼包,请用手机登录网站查询兑换,逾期清零!落款××银行。后证实为诈骗短信。3月份,家住安宁区的魏女士手机上收到信息,称积分可兑换现金,登录某商城按提示激活领取”,后来同样证实为冒充某通信公司客服的诈骗短信。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伪装成银行工作人员,电话称信用卡积分到期要清零,建议持卡人兑换礼品,持卡人需要提供自己的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和卡背后的三位数密码等信息,等市民提供了这些信息后发现上当受骗却为时已晚。
记者查阅了从多家银行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大多银行设有专门的信用卡积分商城,信用卡积分可兑换的多数商品价值都集中在千元以下。在种类上,各家银行差别不大,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数码产品、车饰及户外用品、书籍杂志等方面。而关于信用卡积分有效期,不同银行有不同的规定。
临近年底,积分兑换正迎来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假借积分兑换布下骗局,业内人士提醒市民,银行、通信信公司等一般不会发带有网址链接的信息给客户,接到类似短信或电话要提高警惕,及时与银行核实,不要轻易泄露信用卡信息。
积分毕竟不是钱,别抱太多幻想
业内专家表示,积分消费是指人们通过虚拟的积分以替代人民币的形式进行购物和消费的一种消费模式,利用积分消费通常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程度的优惠,给消费者带来很好的消费体验,也可以增加消费者黏性,对商家也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宋超英认为,一个消费者在一个商家那里产生消费,商家给予消费者一定数量的消费积分,消费者持有积分之后无疑会做两件事情,一是直接用积分兑换一定的礼品,二是用积分在商家那里进行二次消费,用积分替代一部分现金。商家之所以热衷于做积分消费,一是增加客源,扩大其客户群,二是维护老客户群,说白了,这是商家的一个促销手段或者说客户维护方式而已。
对于以联盟的形式解决单一商家积分兑换商品比较单一的问题,宋超英认为,“百合积分联盟”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联盟的成立,改变了曾经商家和消费者“一对一”的积分兑换方式,但这个联盟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壮大,宋超英认为主要取决于能否真正实现三方共赢,其一是消费者,消费者需要通过这一平台,轻松地实现消费积分兑换,带来实惠;其二就是兰州银行,其作为牵头方,在联盟的运行当中能否对其自身产生经济价值,或者能否帮助提升其在消费者当中的影响力,这十分必要;其三是加入该联盟的其他商家,联盟的运行必须为商家带来实惠,为其起到增加二次消费量的目的,三方共赢,缺一不可。
在业内专家看来,目前的积分消费主要还是针对赠品市场,没有真金白银的真实消费,消费者是不可能从商家那里获得高额消费积分的。作为普通消费者,首先得了解积分消费的实质,不要对积分消费存在神秘感,积分有时虽能当钱用,但积分毕竟不是钱,不要抱有一些不合理的幻想,理性享受商家让利所带来的一些实惠,但千万不要过分看重积分消费,毕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不宜贪小便宜,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END
兰州晨报大陇网(lzcbdlw)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