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栖川逸话
目录:
上篇:
有栖川之美:不动则为静品,动则活泼泼也
有栖川得名由来三论
下篇:
历史记载中的有栖川石菖
有栖川与正宗石菖
看到本文标题的朋友,大概会笑我用词不当。静就是静,活泼就是活泼,怎么放到一起去了?
有栖川之美:不动则为静品,动则活泼泼也
说到静与寂,多半会让人想到禅。然而赵州禅师却曾说,“禅者,活泼泼也,非枯木死灰。”无独有偶,日本松尾芭蕉的俳句名作《古池》亦如是——“古池冷落一片寂,忽闻青蛙跳水声”,都是打破静寂与活泼的二元对立的。(此处文字,多受启发于骆玉明先生的《诗里特别有禅》,朴石不敢自居原创,特此注明,并向同好诸君推荐骆先生文笔思想俱美之作。)
此理正同赏蒲。此间当下能看到的多是静态写生、清供模样。这自然是极好的,然而凡事偶有变化与调剂,反见真趣。下面这张两百多年前画家喜多川歌麿的浮世绘,描绘的是另一番景象。顽皮的小儿,趁母亲午睡之际,拔起水培的菖蒲,连金鱼一起泼洒了。这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素描”,岂不正是代表了菖蒲文化中“活泼泼”的一面?
喜多川歌麿于年所作《风流子宝合》
每每想到这静谧与活泼之间的关联转换,总会最先想到有栖川石菖蒲。这种联想首先是由这种石菖的名字而来的——静静流淌的小河畔,有蒲栖川。水岸上衰草与荒树的阴影下,水在动,风在吹,而石菖蒲则在这一片静谧的气氛中亮出一抹亮白色,生机勃勃。
曾在日本的地铁里,看到一张很有意思的饮料海报,与世间常见的明亮欢快的商品广告不同,这一系列中,空玻璃瓶被置于各种建筑物的阴影中,自顾自地微微泛光——“若无阴影,怎知日光?”
因此我在自己的小书斋里赏有栖川石菖,也多半取这种意境,或将有栖川置于北窗芦苇帘子之下,让淡淡的日光在叶间描绘出斑驳影像来;或将菖蒲直接放在英石山子的影子里,让它在暗淡的光影中,显出如沐月色的身段来。
作者书斋北窗,与虎须钱蒲相比,有栖川的色彩正适合在暗光下欣赏
数年前负笈东渡的岁月里,我曾寓居在东京郊区靠近埼玉县的一个叫做“小川”的地方。此地即以水流而得名,每次从西武线车站下来,都会经过那条静悄悄的小河。两岸树草幽幽,夏天的时候冷不丁就会有贪吃树液的独角仙受惊掉下来,四脚朝天在地上打转。现在回想起来,或许那小河水畔,也生长着石菖蒲,静静地听着水声,陪伴着我这个孤身旅人。
蒲与石:作者书桌即景
有栖川石菖得名由来三论
“有栖川”这个名字意象虽好,然而究其得名由来,问过不少蒲友,都不曾有答案。如果查询网络,或许会知道“有栖川”是日本的一个姓氏,比如当今日本皇室一个分支即为有栖川家,另外还有一位作家笔名有栖川有栖。
事实上,顾名思义,有栖川是一条小河的名字,位于千年古都京都。发源于嵯峨空寺谷町北边山间,一路向东南流去最终注入桂川。
京都有栖川车站
最终汇入桂川的有栖川
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说,有栖川石菖蒲得名的由来,是与这条小河有关系。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古时日本的菖蒲种类中,以京都地名命名的品种不在少数,比如“蝉小川”和“诗仙堂”,又如“贵船”。前两者之名见于年增田繁亭(通称金太)所著《草木奇品家雅见》(关于这本书,日后有时间还可以再写文章说一说),后者可参考我上一篇文章(即“东瀛菖蒲考”)中所载盆栽名家小林宪雄先生的定义。
从古文献中我们亦知道,石菖蒲文化从中国传至日本时,日本的*治和文化中心正是京都,到德川家康时才转移至江户(现东京)。或许是禅僧、或许是居于这几处地方的文人乃至盆栽名家在机缘巧合下将某一品种发扬光大,于是就以此地得名,是很有可能的。
金太所著《草木奇品家雅见》封面
顺带说一句,上一篇文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