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全书系统、完整地讲述了水稻、茶叶、竹子、桑树、大豆、柑橘、杜鹃等数十种植物是如何塑造中国文明,又如何影响世界的故事。这是一次对中国植物的朝圣之旅,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寻根行动,是一次对自然生灵的致敬,是一次对大众自然知识的普及,是一次关于生命之间如何平衡的思考。适合中高年级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
19世纪末,一位名叫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的英国“植物猎人”绕过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西部,开启了他的植物采集之旅。威尔逊不仅采集了“中国鸽子树”珙桐、“高傲玛格里特”*花杓兰、“帝王百合”岷江百合等奇异花卉、树木的种子,还将猕猴桃带入了欧美,使其成为新西兰重要的栽培水果之一。在12年的时间里,威尔逊先后四次到访中国,足迹遍及四川、云南、重庆、湖北,先后带回了份植物种子和份植物切片。这位著名植物猎人的话说:“如果世界上所有的花园,没有来自于中国的植物,我难以想象这座花园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与本书同名的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是由李成才执导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植物类纪录片,用震撼、细小、温暖、朴实的镜头语言,讲述了21科28种植物的生命历程。作为纪录片的总导演,李成才认为,植物对中国文字、中华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说,我们的文字大多与植物有关,比如草字头、竹字头、禾木旁、绞丝旁、米字旁等,而这些文字组成了我们的文明。李成才非常认同植物塑造了中华文明这一理念,希望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的拍摄以及图书的发布,撬动中国人对植物的思考。(新京报,年8月26日)有位专家认为:“观察植物实际上是一种人生观教育”。这部纪录片好评如潮,评分高达8.8分,非常值得一看。
马语谣领读
马语谣妈妈导读
本书是《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纪录片主创团队与年天府书展中推出的同名图书。书中以植物的生命历程为引,简洁生动把中国植物起源、发展、分布直观的展现出来,围绕“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从衣食住行、从药用到审美不同角度呈现了21科28种与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国植物的生命旅程,并在不易用文字描述清楚的地方采用“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