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调研,提出需求,
设计赋形,满足期待,
营造统筹,落地设计,
……建筑项目来到世间的过程,像接力赛,合作无间,披星戴月。想要更加充分的理解一个现代住宅项目的诞生,需要带入多专业的视角。地产开发是以为单位的资本运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开发之前,选址论证,必不可少。如果有块地,有山有水,芳草如茵,风景如画,在这里造房子可好?策划:这种地在广大的西部山区多如牛毛。那这块地不但有山有水,还靠着高尔夫,位于长三角腹地。策划:是块好地!绿城观云小镇就是这样一块地。背靠莫干山,环绕高尔夫球场,自然资源堪称顶配。位于湖州德清,上海、南京车程2-3小时,杭州城北开出,半小时可达,高铁更是只需13分钟。建筑学讲究从场地出发,好的建筑仿佛从基地自然生长而出,其实策划也一样:从场地出发。
因地制宜的制定产品类型,研究客户需求,打造美好的居住环境,然后测算利润,站着把钱挣了,是一个开发商的自我修养。场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江浙沪的富庶,为G端改善度假产品的打造提供了土壤。而别墅合院这类低密度产品就是改善产品中的顶配。顶配不但意味着产品力优秀,也意味着利润率高。年,苹果手机出货量占比只有14.9%,利润却占全行业的62%。
那都做合院不就行了?不行。首先,低密度产品,单体占地较大,不节地,所以国家现在不提倡做纯低密度的住宅区。在规划设计条件中,地块容积率1.0-1.05,而合院的容积率在0.3左右,在数据上杜绝了满铺合院的方案。容积率=项目的地上总建筑面积/净用地面积。是衡量建设用地强度的重要指标。其次,销售也不建议,从现金流来说,多品类搭配风险更可控。△iPhone有pro也有se。合院产品的利润率虽好,但是总价太高,受众较少,一旦出现销售困难,资金回流压力较大(谁还没点贷款嘛)。如果用洋房搭配合院,不但可以把量做足,而且洋房门槛相对较低,客户群体更大,为项目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对冲风险。合院+洋房的产品配置由此确定。观云合院已经发布,回顾戳→观云合院。本文我们主要讲讲高尔夫洋房。△建设中因为洋房要惠及投资度假等更多类型的客户,所以总价不能太高;同时洋房也要服务改善客户,所以面积适当上探,但上限要低于合院下限,于是产品最终确定为:
高尔夫洋房,户型面积75~㎡。
年初,这个设计任务交到了BA蓝城设计手中。建筑从策划手中接棒,第一步,相地。地块呈条状,景观条件丰富且清晰:往西,水→高尔夫→莫干山;往东,防洪渠→城市。
显然,西面的景观条件更好,如何充分的利用景观资源,比如这样?是不可能的。
设计是在多种动态要素中,寻求平衡的艺术。
除了利用景观之外,还有地形,日照,间距,容积率等一系列要素需要通盘考虑。策划定性,而设计定量,凡是上来就畅想美好生活的文章都是一种假象,项目的开始往往不过是算账而已。
仔仔细细核算了一遍容量后,建筑师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容积率做不足!
即使是极限状态,行列式排列,还是有好几千平的缺口。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说的直白一点,面积就是钱,几千平,就是千万上亿的销售额。与此同时,建筑团队突然被告知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场地内有棵枝繁叶茂的百年香樟树。
坏消息:树长在了楼的正中间……
保留古树,就要砍楼,砍楼就损失数千平,可建筑面积已经很紧张了……留树还是移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