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名画记对峙袁文彬跨年新作
TUhjnbcbe - 2022/3/4 13:44:00
北京痤疮最好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403531784044510&wfr=spider&for=pc

对峙袁文彬布面油画60x60㎝0

李田田后传:袁文彬的《对峙》

——张渝

湘西女孩儿李田田走出“被精神病”的精神病院后,李田田和她腹中未出世的孩子,收获了千万网民的爱。走进阳光的李田田将会继续写诗,不出意外,她还即将要成为一个年轻的母亲。可是,一片阳光里,天津美院袁文彬教授发来他创作的《对峙》以及第二次修改的《李田田像》。不知是光线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因素,较之前一稿,第二稿似乎更安然、恬静。想起那句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不过——

时光下手太狠了,它将我们一劈两半。

明明都是羔羊,父母的孩子,却从不知道时候的时候起,我们世界充满各种的对峙。一直到现在,这种对峙的局面也没有收场的痕迹。从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到袁文彬《对峙0》,莫不如此。

0,如果由我推荐年度词,我选“对峙”。

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信仰,不分阶层,“对峙”无处不在。外交斡旋,*事演习, ,制裁与反制,时时刻刻“对峙”。逞凶斗狠中,袁文彬敏锐地借助拳击手定格了这个世界“对峙”的本质。在他的《对峙》里,我看到的不是拳击场的狂欢,而是米开朗基罗的生气与力量,悲剧与喟叹。“对峙”之中,真相阙如。所谓的胜者也只是击鼓传花中的一个环节。没有本质意义上的真相,也没有永远的胜者。如果非要强求真相,那么真相也只在互为反义词的对峙中,忽左忽右。

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狠,平安与危险。我们的世界本质上说,就是一个词语的世界。遗憾的是,这个世界是个反义词的世界。自然,这样说,不意味着没有标准、没有是非、没有道德律令、没有江湖大哥。而是从大江东去,浪淘尽意义上言的。是非成败转头空。

但是,短时间看,一时胜败的大哥,还是香饽饽,很多人抢着做。而且,江湖大哥也的确有自己的手段。这方面言,袁文彬显然不是,也不愿做大哥。但他通过频数加快的笔触碰撞以及更厚重的色彩加持,成功地在人的世界塑造出了煞的形象。某种意义上看,袁文彬《对峙》中的情绪、笔触,都有某个大哥的狠劲儿。

袁文彬的“对峙”还是有其针对性的。《对峙》创作之前,著名的湘西女孩儿李田田事件中,李田田所在地的湘西某局与网民展开了网上“对峙”。双方对峙中,袁文彬创作了《李田田像》。有人说袁文彬创作的肖像美过李田田本人的照片。的确。其实,从这件艺术升华了作品中,我还可以看到袁文彬作为艺术家的善良与慈悲。李田田事件,最终以网民满意的结果告一段落。然而,袁文彬的清醒在于,他没有陶醉于所谓“对峙”中的网民的“胜利”,而是立即创作了《对峙》,提醒那些善良的人们: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事实也的确如袁文彬所警觉的一样。李田田事件后,青岛平度又爆发了女镇领导电话中恶语相向事件。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世界如此,生活如此。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当你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对峙中,挺住意味着一切。

李田田-我喜欢与花草说话布面油画60x60㎝0

李田田

张渝评《李田田-我喜欢与花草说话》

晚上九点,星星到达天空。但关于湘西女孩李田田的消息,我只是星星点点地知道。一想到自己如此无用,心生愧疚。谁是李田田?她做了什么?她因何被精神病?义愤填膺的质询里,天津美院袁文彬发来他创作的李田田像,一如既往地及物,及心。他前后发来两稿,不易察觉的是完成稿有关眉宇色度的调整。清澈、稚嫩、甜美的青春里,略隐略现着一丝忧郁与惊惶。但袁文彬的功夫也在一闪而过的瞬间。造像时,袁文彬可能血脉喷张,也可能心静如水。当然,二者兼而有之的可能性更大。究竟哪种状态,我不确定。但我知道,他不愿把自己的义愤降维到义和团的简单与粗暴。他能够的是在甜美、清澈中,把捉一个90后女孩儿稍纵即逝的惶恐。惟其惶恐,关于李田田那些我们知道与不知道的兵戎相见,扯疼了四面八方的目光。有意味的是,袁文彬关于李田田手中百合花的造型。百合的花语是圣洁。循着这一语意,袁文彬笔下的百合花瓣的造型有兰花指的意味。这一意味是否喻指花一样李田田的菩萨心?李田田事件还没有官方定论,还有未知因素,但作为艺术家的袁文彬有自己不必说出口的立场。看了李田田的诗以及大致的事件经过,想起一句话,我只是替你多爱了一夜人间。之所以在夜间“爱”,是因为多数人都在夜晚睡去。但李田田没有与众人皆睡。她在袁文彬的笔下,睁大了自己守夜的眼睛。某种意义上说,袁文彬深刻在这里。道理讲不通了,会有艺术。面对扑簌迷离的李田田事件,虽然时间不等人,我却愿意等袁文彬以及他的创作时间。李田田,90后女孩儿,乡村女教师。怀孕四个月之际,她被人强送精神病院。一个如此女孩儿,如何能够伤天害理?我不知道。读完袁文彬的画后,再读一首李田田本人的诗,题目是《预言》。我左边额上的痣是颗小人痣还有一对虎牙他们说是不祥之兆会克男人为什么我一次又一次恋爱他们都安然无恙最后只有我遍体鳞伤

我是机器人60x60㎝0

张渝评《我是机器人》

当机器成为人的时候,作为哲学的“异化”概念,有了“身体”。这就是人类之外的另一物种,机器人。

有了“身体”的机器人,是机器,还是是人,并不重要。因为真正重要的是,虽然是仿生,但“人”还是迎来了类似于自己身体,却又完全不同于自己身体的、“异己”的力量。

由于这一力量的诞生,世界再次巨变。继尼采说“上帝死了”之后,福柯说“人死了”。“人死了”什么意思?其实,他说的是人的主体性动摇了。由于这种动摇,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豪言,也就被消解了。人没有彻底解决自己作为人的傲慢与优越性被机器人瓦解。于是,一切坚固的东西烟消云散。这种情况下,人,机器人,相依为命的同时,又相互隔离。

必须注意的是,机器人只有仿生的表情,没有亲情。人作为人的亲情,便成了人类最后的堡垒与希望。

袁文彬《我是机器人》,有仿生的表情,悲哀,沮丧以及一种健硕的疲惫。显然,袁文彬是把机器人当“人”而非当“机器”画,并试图呈现“机器”的生命。但是,机器就是机器,机器人也一样是机器。机器人缺乏骨与肉的亲情。亲情是人类唯一的故乡。袁文彬《我是机器人》,包含人文情怀。它宣告的,不是人是机器,而是机器不是人。此外,袁文彬说,《我是机器人》之所以用第一人称,有现实隐喻性,即疲惫与内卷。内卷与疲惫是恶性因果关系,越卷越疲,越疲越卷。

《我是机器人》,不是宣扬机器无所不能,而是在机器貌似无所不能的仿生中,强调生命与亲情的重要。

伤痛的眼神60x60㎝0

悲怆布面油画60x60㎝0

张渝评《悲怆》

天津美院袁文彬教授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画记对峙袁文彬跨年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