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夏天的暑气并未完全消退,但秋分之后,暑气基本已消,天气渐冷,阳气内收。秋分,是真的进入秋天了。
俗话说,“秋冬进补,开春打虎”,秋冬天是大家习惯进补的季节,这种习惯是基于自然规律的。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进补又怕胖,有些人进补还会上火。秋分之后该怎么吃,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呢?牢记这3要点。
1、怎样贴秋膘不怕胖
贴秋膘是中国民间自古以来的习俗。为什么要贴秋膘?
夏天天气炎热,消耗大,胃口不好,吃得少,经过一个夏天,人往往要消瘦好几斤,所以,古人称夏天为“苦夏”。
秋天天气渐凉,阳气内收,脾胃功能增强,胃口好了,秋天又是丰收的季节,当然要趁机补一补,把夏天的虚损都补回来。
而且,古代人的饮食不如今天这么丰富,普通人体内脂肪含量不高,而脂肪能起到保暖的作用,秋天适当“贴”点肥肉,给身体贴上一层保温层,更能抵挡冬天的寒气呀。所以,入冬之前,就要把“秋膘”贴好。
但现代人饮食丰盛,大多数都是营养过剩的,就不要贴肥肉了。但我们大多都有气血不足的问题,因为压力大、思虑多、经常熬夜等,这些都是大耗气血的,又不会补,一说到进补,就是大鱼大肉,或各种保健品,根本没补对地方。所以,别看现代人吃得人高马大的,但其实身体都很虚,气血亏虚。
所以,现代人“贴秋膘”,贴的是气血。
但直接补气血,效果不一定很好,因为压力大、思虑多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脾主运化,它相当于一条生产线,把食物加工成身体所需的营养。如果这条生产线出了问题,加工出来的都是废品,合格率太低,尽管我们吃得很丰盛,但身体想要的营养并没有得到,而废品却堆积成灾,这就是现代人最常见的,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共存的状态。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养脾胃入手,也就是说,贴秋膘、补气血,要从脾胃做起。秋冬天进补,首先补的是脾胃。
比如*参、白术、茯苓、甘草、莲子、山药、芡实、薏仁、陈皮、荷叶、山楂、麦芽等,都是可以调理脾胃的,但作用不一样,有的健脾,有的祛湿,有的理气,有的化痰,有的补气,有的补阴,只有各方面都兼顾,才能养好脾胃,而不是单靠某种食物。
食补一:山药四神汤材料:茯苓、莲子、芡实、薏仁、山药各15g。白糖少许。做法:将茯苓、莲子、芡实、薏仁、山药浸泡2小时以上,放入豆浆机或破壁机中,加水至最高水位-最低水位间,选择“豆浆”键。完成后,加少许白糖调味。
用豆浆机或破壁机处理,最方便快捷。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将材料泡上,早上起床,先把材料冲洗一下,放入豆浆机处理,就可以忙其它事情了。收拾完毕,四神汤也打好了,可以当早餐的饮料喝,也可以灌到保温里,带到单位喝。
四神汤也可以炖汤喝,排骨汤、鸡汤、鸭汤、牛肉汤、羊肉汤、猪肚汤等,都可以加一副四神汤进去。用电饭煲或电炖锅很方便,把材料准备好,放到锅里,选择“煲汤”即可。也可以预约时间,如晚上睡前准备,预约时间,早上起床喝;也可以上班前准备,预约时间,下班回来喝。煲之前,加适量料酒、几片姜、1-2个枣,煲好后加少许盐调味即可,不用加其它调料。
2、口干、嘴唇干,喝水又不解渴
秋天燥,燥伤的不是“水”,而是阴,是津液。所以,不是喝水就能解决的。
虽然,唾液、眼泪、鼻涕、消化液、体液、血液等,水分含量很高,但并不是只有水。拼命喝水,只是提供了其中一种材料,其它材料缺乏,身体仍然合成不了唾液、眼泪、鼻涕、消化液等,所以,喝水不解渴,甚至喝越多水,身体排出去的水更多,反而更缺水。
只需要在水里加点滋阴生津的材料就可以。比如银耳、麦冬、玉竹、生地、五味子、百合、梨、葛根、蜂蜜等,主要成分还是水,但却比水又多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含量虽不高,但却能帮身体合成唾液、眼泪、鼻涕、消化液等各种液体,喝进来的水,才真正被利用起来。才不会喝水不解渴,越喝湿气越重。
银耳,是滋阴特别好的食物,简单易得,口感良好,素有“平民燕窝”之名,说明它能与燕窝媲美,却又不像燕窝那般“高傲”,普通人也能接近它。
银耳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本身自带湿气。常见的袋料银耳,是人工栽培的,生长速度极快,这样的银耳,湿气来不及自行转化,所以,这样的银耳更容易生湿。而段木银耳,是播种在段木上,处于野外的环境中,生长缓慢,一年只有一季。长时间的生长,可以让银耳更好的驾驭湿气,这样的银耳不那么容易生湿。
新鲜的银耳,湿气更重,晒干的过程,湿气也会部分消除,所以,新鲜的银耳更容易生湿,晒干的银耳就不那么容易生湿,更适合长期食用。
新鲜银耳保质期极短,储存要求更苛刻,如保存不当,很容易变质。鲜银耳本身无*,但变质的鲜银耳,会产生一种强*素——米酵菌酸,高温也难以去除,最严重的可致死。所以,吃鲜银耳,要买新鲜的,而且要尽快食用完,即使放在冰箱里,也不要储存时间太长。
炖好的银耳羹,即使隔夜,也很难导致中*。银耳含有硝酸盐,无*无害,但在细菌作用下,硝酸盐会转变成亚硝酸盐,过量的亚硝酸盐,可导致中*,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嘴唇皮肤发紫等症状。但“离开剂量谈*性就是耍流氓”,一般一碗银耳羹,隔夜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还不如一根火腿肠里添加的亚硝酸盐含量高,怕啥。
亚硝酸盐是合法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保鲜和增色的作用。外面买的火腿、熟食,颜色看起来红扑扑的,跟自己在家卤的肉、做的肠,那种暗沉的颜色完全不同,就是亚硝酸盐的功劳。
但要注意保存,吃不完的银耳羹,要第一时间放入冰箱冷藏,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亚硝酸盐生成。但也不要储存时间过长,最好第2天吃完。
银耳可以和很多食材搭配,想补血,可以搭配大枣、桂圆、枸杞等;想滋阴,可以搭配百合、梨等;怕生痰湿,可以搭配薏仁;想清热生津,可以搭配梨、马蹄等。
食补二:冰糖银耳羹材料:干银耳10g,冰糖1小勺。做法:银耳泡软,撕碎,放入电饭煲中,加2碗水,选择“煲汤”键。完成后,加入冰糖,搅拌,使冰糖融化即可。
银耳浸泡时间不需要很长,最多2小时足矣。如果着急用,10分钟也够了。
影响银耳出胶的因素很多,把银耳撕碎些有利于出胶,加水不要太多,5g干银耳加1碗水,可以煮成一碗银耳羹,大约按这个比例确定银耳用量和水量即可。
与银耳搭配的食材也会影响银耳出胶,比如枸杞、梨、大枣等,都可能使银耳出胶慢,建议先熬好银耳羹,再将其它食材放入,再煮至其它食材软烂即可。
慈禧太后,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完后,小厨房的太监们,要马上献上一碗新鲜出炉的银耳羹。我们没有小厨房,但有高科技的厨房电器,利用电饭煲、电炖锅、豆浆机的预约功能,不需要宫女太监,也能在早上起床后,吃到一碗热乎乎、刚出锅的银耳羹。
3、口干、皮肤干,但身体湿气重,还能喝银耳羹吗?
有些人很矛盾,口很干,大便却很粘;皮肤很干,但脚气很严重;舌苔厚腻,大便却很干燥。干燥与湿气并存,该润燥还是祛湿?这样的体质,还适合喝银耳羹吗?
这样的体质,从本质上来说,主要跟两方面有关,可能是肝郁气滞,也可能是脾胃虚弱。
肝郁气滞,相当于交通警察罢工了,身体里出现了堵塞,水分或其它营养的输布不均匀,有些地方送不到,有些地方又泛滥了。
脾胃虚弱,运化不好,同样的食物,别人能加工出80%的合格品,供身体使用,20%的废品排出去;而脾胃不好的人,可能只有20%的合格品,根本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但却有80%的废品,堆积在身体里,所以,想要“水”却没有“水”,干燥;但废品很多,排不完,湿气重。
这种体质,要从疏肝理气和健运脾胃入手,身体疏通了,运输正常了,脾胃的加工合格率提高了,能满足身体需求了,自然就不会有这种矛盾了。
银耳羹滋阴润燥的效果很好,但对于这类人却不太适合,运化不好,反而生更多痰湿,可是又很口渴呀,喝水不解渴怎么办?
可以喝一些既能补气又能滋阴的茶水,补气可以使身体的运化能力提高,就不会把滋阴的东西都加工成痰湿了,运化好了,身体也才能真正得到“水”的浇灌。
食补三:生脉饮材料:*参9g,麦冬9g,五味子6g。蜂蜜适量。做法:将*参、麦冬、五味子装到茶袋中,简单冲洗一下,放入养生壶,加水至ml,选择“花茶”键。煮好后,将茶水晾至约50℃,调入约2勺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如果气虚严重,可以将*参换成人参,用生晒参即可;如果气虚又有虚热,可以换成西洋参。
蜂蜜也是滋阴润燥的。蜂蜜在生脉饮中的作用,除了加强润的效果,还有调和的作用,五味子太酸了,酸味有收敛的作用,收得太过,反而影响循环,适当加些蜂蜜,可以缓和酸味,补进来的“水”能顺利的循环起来,才能“浇灌”全身。所以,别小看了蜂蜜,缺它不可。
结语
秋分之后,正式进入了秋天,天气干燥,需要补“水”。同时,脾胃能力增强,是时候把夏天的消耗补充回来了。
秋冬天补得好,来年春天少遭殃。但进补之前,一定要养好脾胃,秋冬进补,先补脾胃。
身体干燥,喝水得不到解决,不是水的问题,是身体所需并非水,而是津液,需要加一些滋阴生津的食物。
滋阴的食物容易生痰湿,干燥与湿气并存的体质,要先调和肝脾,补气滋阴同时进行。
牢记这3个要点,秋分养生不费劲。